声音,承载了一个行业的骐骥
责任,担当起中华复兴的使命
时值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之际,由中国医药行业24家协(学)会共同主办的2020’“声音•责任”医药卫生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以下简称“座谈会”)于5月21日首次采取“线上+线下”的形式召开。来自医药卫生界的近45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省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线出席了本次座谈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健委、财政部、工信部、商务部、科技部、国家药监局、国家医保局以及中医药局等部委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及专家应邀在线观摩会议。
赵超全国人大代表
云顶集团官网登录入口董事长、步长制药总裁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医药参与治疗,成为应对疫情“中国方案”的亮点,彰显了特色优势,贡献了重要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超过7.4万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超过6万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这一突出成效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在诊疗中,群众对中医药有迫切需求,隔离的患者希望中医药早期介入,轻症患者有90%愿意用中药进行干预,重症患者有80%愿意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院士专家力挺中医药 自1月21日以来,全国中医药专家分批抵达疫情重灾区,随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又组建了国家中医医疗队赶赴支援,同时在国家新冠病毒肺炎治疗方案中,专门介绍了“中医方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央指导组专家仝小林院士表示,中药的使用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由轻症转重症的几率,中医药早期介入,并进入社区,对疫情防控中关口前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从临床观察看,中医药效果比较明显,轻症患者胸闷等症状消失较快,重症患者治疗周期缩短。”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介绍,该局于1月27日启动了“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有效方剂临床筛选研究”工作。2月6日,向全国推荐使用清肺排毒汤。20日,已有10个省701例服用清肺排毒汤的确诊病例纳入观察,其中有130例治愈出院,51例症状消失,268例症状改善,212例症状平稳没有加重。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王琦说,中医药的作用可以从三方面来说:一个作用是扶正气,调节机体的内环境,提升免疫力;二是通过外用药作用于黏膜,降低接触病毒的危险度;第三个是通过中药的挥发性物质,芳香避秽,改变病毒依附的生存环境。
随着海外疫情日趋严重,首批中国中成药也作为援助意大利的医疗物资抵达,在未有疫苗、特效药前提下,被证实有效的新冠肺炎中医药将持续发挥关键防疫抗疫作用。
二、中医药在抗疫中的四大作用 实践证明,中医药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独特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未病先防。对于密切接触者,通过中医药“治未病”来预防,运用中医药调节机体状态,提高免疫力,抵御病毒、阻断病情发展,可以减少发病或者实现不发病。
2、已病防变。对于已经有发热症状、不能排除是新冠肺炎的患者,中成药具有明显的抑制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作用,可有效降低群体发病率。对于轻症、普通型患者,可以有效阻止其向重症、危重症转变。张伯礼院士在访谈中介绍,方舱医院采取的中医综合疗法,564名患者零转重,出仓后零复阳。
3、缩短病程。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中,患者平均体温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都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对于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一方面,可以减缓、阻止重症向危重症转化,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另一方面,在治疗重症方面有较好效果,不仅能改善重症患者症状,还能保护患者脏器功能。
4、有助康复。许多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在出院时尽管核酸检测阴性,很多人还是会有部分机体损伤。在康复治疗过程中,一些益气健脾、益气养阴、化痰通络的药物和针刺、艾灸、八段锦、穴位贴敷、隔物灸、热敏灸、拔罐等非药物的中医特色疗法,可以更好地改善肺功能,避免引起后遗症,也帮助患者增强体质、加快康复。
三、辩证的看待中药注射剂 国家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多款口服中成药及中药注射剂获推荐。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有些西医说中药注射剂不安全,这是误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指导原则推荐的这些中药注射液,都是上市多年并经过安全性再评价的,质量安全都有保证,临床效果也都经试验证实了。早用、大胆用,往往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
毋庸置疑,任何一个行业,一个市场都不是标准统一的。中药注射剂是中国独创的新剂型药物,利用现代药物制剂技术,从中药中提取有效物质,然后制成注射剂。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和程序,导致同类研究的质量参差不齐,结果不一。鱼龙混杂的确应该清理门户。但如果因为有不法之徒的混入,就要一棍子打死所有哪怕安全有效的中药注射剂,那就是另一个性质的问题。
从不良反应上来说,这也不是中药注射剂独有的,反而西医的不良反应率更高。前不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2019年度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在临床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中,中药占12.7%,连续4年下降。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注射剂报告中,化学药品注射剂占86.9%,中药注射剂占9.1%,生物制品占1.6%。
四、从政策层面给予中医药更多支持 由于中医的特点和西医药有所不同,若想使其健康有序发展,要建立起符合中药的质量和标准的规范。
1、 建立中药的独立评价体系。目前中药创新临床药物评价体系没有充分尊重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重要的特点,而是基本参考了西医的临床评价体系与指导标准。应建立中医临床症候的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技术与方法、应用与中医药药学的研究。对于中药注射剂来说,相关部门应有效通过推动再评价工作,通过严格的质量标准控制体系来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协助培育一批临床急需、疗效可靠、安全可控的优质中药注射剂,促进中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还要研究、制定出中西医看得懂、易掌握、愿意用的中药注射剂治疗优势病种临床指南,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注射剂。推进中药注射剂的科学化、现代化和国际化。
2、规范市场,支持大品种。张伯礼院士表示;“目前市场上有三分之一的中药注射剂应该果断淘汰,这些年对中药注射剂的质疑也主要源于它们。这个事情已经拖了十几年了,真是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专家开展中药注射剂品种论证,加大监管力度,降低安全风险。对处方、工艺路线明显不合理、基础研究薄弱、质量控制标准低下、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中药注射剂品种,应坚决撤销批准文号。鼓励同行业兼并,优胜劣汰,提高行业集中度,为中药注射剂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相反,对于经过上市后临床安全评价的,行业研究认可科技因子含量高、竞争力强,且临床应用多年确有疗效的注射剂品种,应大力扶持并推广使用。
3、将更多中药及中药服务纳入社保体系。随着全球抗疫全面开展,中医药得到世界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就必须坚持民族自信,守正创新。发挥临床价值、科技价值、市场价值和文化价值,出台更多支持中医药健康发展的政策,例如将更多中医药及其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鼓励医疗机构在同等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采购和使用价格适宜的药品,尤其是对于疗效确切、价格适宜的传统中药品种等,要加大支持力度,将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好更大发挥,为中医药正名,助力中医药产业大发展快发展。